在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普外一科的走廊里,总能看到一个步履匆匆的身影,他面带微笑,眼神坚定,无论夜幕多深,只要患者有需要,他总会第一时间出现。他就是张鑫,一位用仁心仁术诠释医者大爱的好医生。
初入医门,从“忐忑”到“坚定”
张鑫,中共党员,河西学院附属张掖人民医院普外科党支部书记、普外一科科主任。自2006年参加工作以来,他从“医学生”到“医生”,是一条用汗水与坚持铺就的生命守护之路,十九载风雨兼程,他以救死扶伤为灯塔,在艰辛中淬炼成长,让医者初心在岁月中熠熠生辉。他的从医之路,是对职业信仰的执着坚守,更是一场用热爱与责任丈量的生命征程。?
2006年,刚从医学院毕业的他第一次以手术医生的身份站上手术台。面对无影灯下紧张的氛围、精密的手术器械和瞬息万变的病情,初出茅庐的他,曾因手抖、胆怯、无所适从被主刀医生严厉批评。那晚,他在更衣室黯然神伤,却暗下决心:“一定要练到分毫不差!”
自那以后,他每天提前一小时到岗,在手术模拟箱内反复练习各类精准操作、缝合打结和模拟手术。下班后,他回到家便对着镜子模拟练习腹腔镜技术操作,还拿葡萄练习剥离、缝合技术。当时,腹腔镜技术在国内刚刚起步,他便自费购买了腹腔镜模拟箱,数十年如一日地反复练习到深夜。功夫不负有心人,他在临床具体操作中逐渐得心应手,在同级同事中脱颖而出。基于对外科医生这一职业的高度热爱,他紧跟专业发展步伐,凭借执着的追求和勤奋刻苦的学习,最终达到了内外兼修的境界,能够左手提镜、右手拿刀,实现软硬结合。在普外科肝胆、胃肠疾病的诊疗方面,他做到了优势互补、多镜联合,以更加精准微创的方式为患者诊治疾病,影响力辐射至青海祁连、门源等附近地区,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认可和患者的广泛好评。多年来,他始终恪守医生的崇高职业操守,无论遇到何种患者、何种复杂情况,都将治病救人放在首位,始终如一地践行着医者的使命。
作为普外科骨干力量及肝胆胰外科学科带头人,张鑫在临床医学领域深耕不辍。从初上手术台时紧张到手心冒汗的青涩跟班,到如今熟练掌握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症诊疗技术的学科领军者,多年来,他不断提升个人医疗技术水平,以恒心探索挖掘微创外科精深领域,尤其在肝胆胰脾及胃肠肿瘤的微创手术治疗方面形成了独到的学术见解与临床经验。
近年来,他持续聚焦技术创新,主导开展多项高难度微创手术,包括保留脾脏的腹腔镜胰体尾切除术、腹腔镜联合胆道镜经胆囊管+胆总管胆道探查取石术、ERCP联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ERCP胆道梗阻治疗、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全脾切除术以及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等。这些技术的开展,让张掖及周边地区患者无需长途奔波,在“家门口”即可获得国内先进水平的医疗服务,切实提升了患者的就医获得感。
还记得一位80岁的胆管癌患者,因高龄体弱无法耐受传统手术,手术风险极高。患者及家属曾辗转国内多家医院,却屡屡碰壁,抱着最后一线希望来到河附院普外一科住院。张鑫带领团队通过多学科会诊(MDT)为老人制定了个体化治疗方案,创新性采用“ERCP+射频消融+支架置入”技术,最终使患者达到了传统外科手术的治疗效果与生存时限。术后多次复查显示病情稳定,老人每次见到张鑫都紧紧拉着他的手感慨:“张医生,多亏了你,我还能等着重孙上大学啊!”
张鑫常以“给学生一滴水,老师要有一桶水”自勉。他不仅亲自记录手术指导笔记、撰写多篇专科领域论文,更将培养年轻医生视为己任。他频繁往返于医院手术室与临床医学院课堂之间,致力于为医疗行业培育新生力量,建立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通过手术示范手把手传授操作技巧,以病例研讨会引导临床思维碰撞,用学术讲座分享前沿理念,将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倾囊相授。在他的带领下,团队医疗技术实现跨越式突破,科室综合实力跃居区域领先水平,并凭借过硬的专科实力获评甘肃省乙类省级重点专科,成为省内肝胆胰外科领域的标杆力量。
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之余,张鑫始终将科研创新与教学改革视为学科发展的“双引擎”。他主持开展多项临床研究项目,以临床问题为导向深耕科研沃土,培养出一批理论基础扎实、实操技术过硬的青年医师骨干。作为学科带头人,他牵头建立了规范化诊疗流程体系,将“多镜联合、软硬互补、内外兼修”的技术理念深度融入临床实践,相关临床经验多次在学术会议上作专题分享。“唯有不断突破技术边界,才能更好守护百姓健康。”这是张鑫挂在嘴边的信念,更是他数十年如一日的行动注脚。从手术台上的分毫不差,到科研创新的日夜攻坚,再到人才培养的薪火相传,他用执着与坚守,勾勒出新时代医者“精于医术、诚于医德、敢于担当”的立体画像。
生命至上,从“无声”到大爱
张鑫的手机始终保持24小时待机状态,无论节假日还是深夜,只要患者有需求,他总会第一时间响应,或是耐心解答疑问,或是迅速投入手术治疗。同事们常常感叹:“张主任仿佛不知疲倦,永远在待命状态。”曾有一次,他连续完成六台手术后,累得在办公室和衣而睡。恰逢一位七旬老人做完腹腔镜疝气手术在楼道活动,刚走到护士台前,突发急性肺栓塞,瞬间向后倾倒,脸色发紫,情况危急。听到外面传来的慌乱呼喊,他猛地起身套上鞋子冲向护士台前的过道,就地展开紧急抢救。经过半个小时的全力施救,老人终于转危为安,生命体征逐渐平稳。老人的子女感激涕零,感慨地说:“多亏张大夫临危不乱、处置果断,我父亲就像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啊!真是太感谢您了!”
张鑫不仅自己始终坚守医者初心,更以言传身教培养出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年轻医生。他常对学生们说:“医生不仅要有医术,更要有仁心。患者将生命交付于我们手中,这是世间最沉重的托付,容不得半点辜负。”在他的谆谆教导与身体力行之下,许多年轻医生以他为标杆,将“医术”与“仁心”并重的职业信仰深植于心,让医者精神在传承中焕发新的光芒。如今,张鑫依然奋战在临床一线:手术台前,他以妙手解除病痛;病房之中,他用微笑抚慰心灵。经他挽救的生命不计其数,被他温暖的心灵难以胜数。他用手术刀镌刻责任,以同理心传递温度,不仅是在治疗疾病,更是在为患者点燃生命的希望;不仅是在拯救身躯,更是在守护心灵的尊严。
十九载春秋,他用坚守赢得了单位、同事与患者的一致赞誉。一面面锦旗、一项项荣誉,不仅是对他精湛医术的肯定,更是对其敬业精神、高尚医德与强烈责任感的最佳诠释。他以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着医者“生命至上、永不言弃”的使命担当。在医患之间,他用行动诠释了何为“大医精诚”,何为“医者典范”——那是对生命的敬畏,对职业的忠诚,更是对人间至善的永恒追寻。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